《南美 2012 - 秘魯 28》
199 daysSouth America 5th trip
199 days
秘魯(Perú)按印第安語解作 “粟米之倉”,因盛產粟米並以其為主糧。
秘魯予旅客的印象,是神秘而古老的文化之國,古文明遺留的納斯卡巨形線條圖案,和在尖峰頂上所建的馬丘比丘城,仍是旅客的焦點,而尚待深入研究與復修的五千年古跡卡拉爾(Caral)更是罕為人知,相比著名的天然海洋生態保護區,有窮人的龜島之稱(Poor Men’s Galapagos)- 巴耶斯達斯羣島(Ballestas Islands)繼續吸引各地遠方來客,這邊看海,那邊不遠又可看山!安第斯山脈地區,是印第安人聚居地 …。整體而言,從藍色海洋邊跨過黃沙乾漠,再往東便是山區,跨過高山,便是佔全國達六成土地的綠色寶藏亞馬遜森林區。
諷刺的現象是震驚考古界的新發現,具超過5000年歷史的古跡卡拉爾(Caral,之前有詳細專文談及),即使本地人亦不太認識! 卻使秘魯晉身為世界文明古國之新丁! 雖然年代久遠,且具文化內涵,可惜頹垣敗瓦不夠壯觀,備受忽略,只有對歷史文化認真感興趣的人,才會輾轉長途跋涉而來。這次秘魯之行,還參觀多個印加時期及以前的歷史遺跡,如塞欽(Sechín)、坦博(Tambo Colorado)等,其被忽視程度較卡拉爾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若論尋幽探勝,不得不提離首都利馬只有80公里的馬爾卡瓦錫(Marcahuasi),海拔4000m高原上的世外雲端之地,滿佈數以百計蔚為其觀的奇特天然石像,這片綠野仙蹤地,人稱別具正能量磁場。無懼位置偏僻,山路崎嶇,每逢旱季假日,吸引數以千計來自全國各地的露營人士,希望親身感受此間奧秘。我們到訪時遇著風雨及大霧籠罩,卻不減遊興。
今次共48天的秘魯行程,到過30多個城鎮和景點,入境(北:厄瓜多爾)與出境(南:巴西)皆在亞馬遜森林區,雖是第五次遊走秘魯,大部份行程是從未踏足之地,即使舊地重遊經歷也不一樣。適逢農曆新年在偏遠北部山區喬塔(Chota)渡過,驚訝發現房間電視竟收看到配了西班牙話的 CCTV年卅晩賀年節目!頓時間有點「天涯若比鄰」的味兒。
其實在眾多的中、南美洲國家中,秘魯可算是 ‘漢化’ 程度較深的,當地大多數人都愛吃唐餐(Comida China),中國餐館統稱 ‘Chifa’(食飯),單是在首都利馬營運的 Chifa,數目最少有5000間!即使在偏遠的深山,以至浩瀚的亞馬遜森林中的小鎮,都有機會找到 Chifa!不過廚師十之八九是秘魯人,他們大多過去在唐人餐館工作,時機成熟便回鄉創業。秘魯全國的街市和很多超級市場,都有專賣中國食材的檔攤,貨品齊全:鼓油、炒麵、荷蘭豆 ……(讀音如鬼佬廣東話),絕無語言障礙。
上世紀90年代中內戰結束,社會恢復元氣,民生改善;可惜近年胡亂開採天然資源,令大自然深受污染,土地不能耕作,河水不可飲用,部份原居民家園被毀,苦無生計,社會增添不穩定因素,全國普遍貧富差距嚴重,治安情況令人擔憂。秘魯各地,尤其大城市內,“小偷小搶” 事件素來司空見慣,任何時候都要提高警覺。
多次拉美旅程上,我們花在秘魯的時間最長,她是拉美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國家之一,她是南美最大的印加王國的發祥地,也曾是西班牙殖民者的管治中心,我們五次旅程共待了八個月。秘魯不是南美最富裕的地方,亦非吃喝玩樂的理想地,由於物價較平,往往成為長途背囊友的補給及短休地;當然,無盡的天然美景:高山、海洋、森林、沙漠、湖泊 …,是吸引人們再訪的主要原因。
在悠長的旅途上,見一些景色,遇一些朋友,過一些生活,感受一些人生想法 …,點點滴滴平淡的瑣事,令人回味無窮。不刻意追尋大景點、大節慶,亦不好狂歡大食;喜歡簡樸旅程,預先編訂路線,但亦會順勢而行,觀景於微,享受生命美妙時刻。
秘魯第五次旅程路線(2012年1月14日至3月2日,共48天):
<<<< 上一篇:家在亞瑪遜 - Puerto Maldonad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