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2017-塞爾維亞 2》
入夜後到埗貝爾格萊德(Belgrade),火車總站附近燈光昏暗,行人稀少,這區是比較多經濟旅舍,適合轉車停留,我們在搜尋網站上看,竟然有六百多家住宿,競爭非常大,應該不難找。
6年前第一次來訪,也是入夜抵達,遍尋住宿,記得當時非常難找,價格條件合理的旅舍不多,而且很早爆滿。由於長期受西方國家經濟制裁的影响,遊客稀少。
對比現在大增的旅舍數量,是塞國為突破制裁而開放旅遊,對中國公民免簽証是其中一項,亦有多來自北非、伊朗等地的 “特殊” 來客,使貝城的街上添了不同的膚色和面孔。
最近火車總站的對面,當眼處有兩間旅舍,名字很搶眼奪目和配合潮流, “Dream Hostel” 及
“Play Hostel” ,直譯是 “夢想旅舍” 及 “玩旅舍”,“玩、夢想” 是現今
Google 搜索中受歡迎的潮流字眼之一。
我們繼續往稍靜的街道,找到一間既有 mood 又乾淨舒適的旅舍,6人大房內只1位美國教師住客,是斯文中產友,旅舍的休息室特別大,沙發軟綿綿,難怪名字叫 “Home Sweet Home” ,讓旅客在途中有個短暫的家。
“家旅舍” 內,碰到一伙6人的伊朗朋友,他們自稱是異見份子,不能回鄉、長期在國外過活,類似流亡的,在這個臨時之 “家”,他們照樣煮家常飯菜,令人感覺真的很想家。
至於來自北非的住客,他們多數大伙人一起,日間不外出,言語隔膜,也攪不清是否旅人,抑或等待機會轉往心目中的理想國度。亞洲的旅客是最典型的觀光客,一位年青的日本人,只停貝城一晚,即轉車往布達佩斯,環球行程緊湊。
網上流覽資訊,看見很多迎合不同愛好的旅舍名稱,極具坦率與趣味,例如 “around the world”,
“slow”, “sleep n go”, “king” , “wake up”, “ruler”, “time”, “fly”, “trip n go”,
“bed n beer”, “hedonist”, “comfort”, “joy”, “nomad luxury”, “pleasure lux”,
“smart luxury”… 等等,意思大概是環球旅程、慢遊、睡一覺起程、醒來走一回、睡與醉、醉生夢死、吃喝玩樂、享樂主義、舒適、樂透、豪嘆流浪… 等之類。這類旅舍名稱風格,似乎吸引响往嘆世界一族,多於真正體驗風土人情與磨鍊意志的遊歷學習。
眾多的住宿,環境舒適新穎,娛樂設施、享樂節目、酒吧、一天團等,方便即食,應有盡有,純玩、享樂與不羈的消費形式,為旅遊業 GDP 增值不少。
從這堆潮流名字當中,又回到初衷,旅遊究竟是為什麼?跟潮流為夢想?為體驗?為學習?為得人生寶貴的經歷?
Traveled in Belgrade , Serbia
5th ~ 7th November 20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