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安第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安第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6月17日

玻利維亞 魔鬼銀礦 - Cerro Rico of Potosí, Bolivia (II)

【旅途見聞回望分享】 … 2015 >> 1992 ( 6.17) …
184 days South America 1st trip

魔鬼銀礦 - 吃人的山, 吃山的妖 by so

奇怪,旅行的事,即使是多年前的小事,也很記得。想起23年前的昨天,參加了半天本地團去看富山銀礦。

同樣是礦場,之前只看過一個荒廢礦洞,是在哥倫比亞參觀過鹽洞教堂,那邊礦洞口寬大呈拱形,可容納細Van貨車駛入,步行進去,牆身全部...有密密排排的圓形堅固實木架起防崩塌護欄,約莫一公里,便豁然開朗,洞中有洞,高度及面積接近一般教堂,地上的白點是鹽粒,由廢棄鹽礦改為教堂,一列一列的木櫈、祭台、聖像,雖然燈光暗淡,但氣氛神聖莊嚴,回音裊裊如仙界天籟(可惜這鹽洞教堂亦已塌了)。

25 & 28mm Contax CZ-D / * Konica SR100 & Fuji RVP (+) film

波托西 富山銀礦 - Cerro Rico of Potosi, Bolivia

【旅途見聞 ◎ 回望分享】 … 2015 >> 1992 ( 6.17) …
184 days South America 1st trip

玻利維亞 波托西富山 Cerro Rico de Potosí, Bolivia

距離法定國都蘇克雷(Sucre)西南約150公里的波托西,是玻利維亞另一個世界文化遺產。波托西位於海拔4090m,氣候乾燥寒冷,年平均氣溫10ºC,土地貧瘠,嚴酷的自然環境,原本只有疏落的土著散居。1524年發現的銀礦後,小鎮立時急速變身。

135mm f2.8 Contax CZ-Sonnar / * Fuji RVP (+) film

找到銀礦是的波托西山(Cerro Potosí),海拔4824m,可能由於白銀儲量驚人,更多人稱它為 富山 Cerro Rico”。西班牙殖民者遠征新大陸,是為尋找財富而來,今回是他們無比興奮的重大發現。龐大的採礦工人短時間湧至,一車車的白銀由礦場開往布宜洛斯艾利斯港口,轉載到一艘艘輪船運往老家西班牙去。很多歐洲人眼見輕易發達的時機,旋即吸引大批追夢者隨船移民到新大陸去。

2015年6月12日

蘇克雷 - Sucre, Bolivia

【旅途見聞 ◎ 回望分享】 … 2013 >> 1992 ( 6.12) …
184 days South America 1st trip


拿破倫大帝Napoléon Bonaparte19世紀征服歐洲列強拉美殖民地的宗主國紛紛面臨亡國間接造就新大陸的民族解放運動。1809年,南美洲爆發第一場反西班牙統治的起義,地點是拉普拉塔的丘基薩卡(Chuquisaca, La Plata),也就是今日玻利維亞的蘇克雷。

28mm f2.8 Contax CZ-Distagon / * Fuji RVP (+) film

2013年12月29日

馬丘比丘之路 - Machu Picchu, Peru


《南美 2012 - 秘魯 26a
199 days South America 5th trip


1992年踏足馬丘比丘,當時印象是古蹟只能在庫斯科坐火車,或從 KM88 起點徒步印加古道前往。1996年在中南部山區阿亞庫喬(Ayacucho)旅遊時,巧遇到兩位秘魯官方 印加古道探察員,才認知印加古道更廣泛的含意,他們拿出多張超大地圖,解釋印加古道的範圍觸及由阿根庭北部起至哥倫比亞南部的安第斯高山地區,而且主要古道數目起碼有三條。此後,我們留意到從庫斯科去馬丘比丘的途徑,還有不少。 

 
135mm f2.8 Contax CZ Sonnar / * Fuji RVP film

馬丘比丘,近年來有一個美麗的名字 – “天空之城,並漸漸成為很多人 一生必遊的熱門地,身邊不少朋友亦暢遊過。光陰飛逝,我們踏足這片神聖土地不覺已是21年前的事了!這次旅程抵庫斯科一刻,曾經想過參加54夜的印加古道及馬丘比丘團,相對過去情況,今天徒步這段印加古道,不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們很快已把想法擱置。雖然未能再訪,馬丘比丘及相關的現象,頗值得回味和分享。

2013年12月15日

續遊庫斯科 - back to Cusco, Peru

<<<< 上一篇:納斯卡之謎Nasca Lines ; 下一篇:馬丘比丘之路-Machu Picchu >>>>

《南美 2012 - 秘魯 26
199 days South America 5th trip


庫斯科(Cuzco),印第安語解作肚臍,表示她是印加中心地。從古印加帝國、西班牙殖民期,以至今天秘魯共和國,一直是重要的政、經、文化中心,在安第斯山區,她從來都是昌盛繁榮,地位顯赫。

   
本來只願一生人遊歷一次,20年前不會預視到今日(2012年)四訪庫斯科。「凡喝過這泉水的人,一定會再回來。」翻查舊照片,記起了20年前導遊說的一句話,原來已應驗了三次! 

2013年11月30日

納斯卡之謎 - Nasca Lines, Peru

<<<< 上一篇:深山探行 - Humay & Huaytara ; 下一篇:續遊庫斯科 - back to Cusco >>>> 


《南美 2012 - 秘魯 25
199 days South America 5th trip


世上不解之謎,秘魯 “納斯卡線條 Líneas de Nazca 最為世人談論之一。

 Lens : 135mm f2.8 Contax CZ-S + 135mm f2.5 Pentax Super Takumar  / * film: Kodak KR64 5032 + Konica VX100 “-” 

每天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乘坐小型飛機,在沙漠上空盤旋兜轉,約30分鐘的飛行時間內,觀賞巨大的地上圖型,在此終年無雨的荒漠大畫布上,有數以萬計刻劃於其上的巨型圖案,包括成千上萬條縱橫交錯的直線、三角形及螺旋形等幾何圖案,震撼的巨形蜥蜴(180m)、美洲禿鷹(135m)、猴子(90m)、鯨魚(68m)、塘鵝(53m)、蜂鳥(50m)和其他共70多個動植物圖案… ,簡直令人不可思議!空中俯瞰完畢,當飛機停下來一刻,不單迷思未解,恐怕亦難免頭昏腦脹,超越舟車暈浪那種不適感。

一般相信,圖案是早於印加時期已存在,但是準確的日期、由何人刻上?及有什麼作用?成為遊人一大堆必然問題。其中一些講法認為圖案與外星人有密切關係,令古蹟平添幾分神秘色彩。說得最奇異的首推瑞士人丹尼肯(Erich ron Daniken),他斷言納斯卡線條是外太空人的傑作,大地上的幾何圖案是飛行儀器的軌道,而動植物圖案則是導航記號 …

DC + 135mm f2.8 Contax CZ-S / * Kodak KR64 5032 film

納斯卡線條的覆蓋範圍面積達 350km²,相當於三份之一個香港那麼大!科硏人員放射性碳(radio carbon)實驗結果顯示,巨大的圖案分別創製於公元前600年至公元300年間,圖像的構成方法:先將地上表層的石礫移開並堆在左右兩旁,使內層較淺色的土地顏色露出來,至於圖案得以長期保存下來的原因,是拜當地極端乾燥的氣候所致。製作線條圖基本技術不算複雜,關鍵是圖案之大,古人如何計算角度弧度?如何合作完成?完成了的作品,又如何觀賞?誰人會樂意創造連自己也無法全面欣賞到的傑作?

世人的譩測疑團,吸引了德國數學家瑪利亞.雷切(Maria Reiche),1946年她來到實地研究,孜孜不倦,52年來從未間斷,直至1998年去世一刻。雷切女士對納斯卡線條的情、熱誠和究貢獻,相信沒有人可以取代。她指出圖案是印第安人的天文日曆,用來計算播種及收割時間;圖案的另一個含意,是土著向上蒼傳遞的禱告。想知更多,可以透過「沙漠的奧秘 Mystery of the Desert一書,了解雷切女士對圖案的探究、觀察和查證論述。從沒有乘飛機於高空採集數據,著作結論亦不涉及外星人,沒有嘩眾取寵的風格,雷切女士一生沉醉於納斯卡線條的探,將永遠和這片神聖土地融滙在一起。


以往(1997年)曾乘飛機觀賞過納斯卡線條,這次(2012年)我們安排坐車到瞭望台上 “近觀,感受空中景觀與平地景觀之分別。座落離納斯卡城不遠的泛美公路旁,往北行的巴士都經過,這兒可以近距離接觸荒漠上線條圖的環境,包括土壤(石塊)、陽光和空氣。爬到瞭望台上,可以用一個較傾斜的角度,清楚觀看到 “大樹”  “” 兩個圖案,與及其他數目眾多縱橫交錯的線條圖案,高台上注意突如其來的強風,必須站穩馬步,兩小時的旅程,給我們更深一層的認識這個驚世的景點。

三訪納斯卡,小城從往昔的小鎮,搖身一變,成為國際級的 “文化遺產” 小城。村屋旅舍變身小康旅館,地茂食店變身高、中級餐館,木板舖小車站變身豪華空調巴士大站,可幸還有中、低檔的巴士公司營運,為了爭取折扣往下站庫斯科,我們這對簡樸背囊友來回穿梭各巴士公司,其間遇到不同的遊客。


20出頭的日本青年達也谷,分享旅程感受:他是專程到墨西哥學三個月西班牙文,回家前大繞道出走秘魯,旅費全由父母支付,一星期內盡情吃喝玩樂,利馬、馬丘比丘、的的喀喀湖,納斯卡是最後一個景點。我們相遇時,他說剛在空中遠望眾多圖案,飛機搖晃不定又要兼顧拍攝令他非常不適,魂魄也未定,不了解看的是甚麼東西,但落機後獲頒遊覽證書,已感到十分滿足。近似這位朋友心態的旅客可謂比比皆是,難怪他言談間,亦嘲諷自己只是一個活著的 “空遊包裹 

權威雜誌NG人生必看50景,納斯卡線條列入其中,她又是世界人類文化遺產一員,慕名客自然絡繹不絕,甘冒著頭昏腦震,在天空盤旋,為了一睹圖案,豐富人生經歷,增加茶餘飯後的話題,如今手執一紙證明,自然感動非常。

縱使有雷切女士及其他專家學者對納斯卡線條的詳盡硏究,世人總是隨個人喜好說話,談論納斯卡線條話題時,順理成章與外太空人拉上關係,有意識的秘魯人聽後普遍會非常反感,因為間接否定他們祖先的歷史傳,當地導遊們亦視有關言論屬不尊重該國。


Traveled in Nazca, Ica Región, Perú
23~25 Feb 2012


<<<< 上一篇:深山探行 - Humay & Huaytara ; 下一篇:續遊庫斯科 - back to Cusco >>>> 

2013年10月27日

迷人的高山小鎮 - Lampa, Peru

【旅途見聞 ◎ 回望分享】 … 2013 >> 1996 (10.27)…  
247 days South America 3rd trip 

秘魯 蘭帕德(Lampa, Puno, Peru

Lens : Pentax 24mm f3.5 Super Takumar / * Konica VX100 “-” film

蘭帕德Lampa),秘魯海拔接近4000米的安第斯高山小鎮這兒深藏著一座獨特無比的教堂 - 聖地亞哥宗徒堂(Templo de Santiago Apóstol),整座聖堂都保存得異常完整、漂亮。令人意想不到的,教堂內有米高安哲奴(Michaelangelo)名作大小一樣《聖母悼子像 Pieta》的複製品,倣制工藝極為精緻!此外,她的地下墓穴,珍藏的古代人骨,比利馬著名的聖弗蘭西斯科修道院(Convento de San Francisco)所藏的,更令人震撼!

2013年9月19日

深山探行 - Humay & Huaytará, Peru

<<<< 上一篇:窮人的龜島 - BallestasPisco ; 下一篇:納斯卡之謎Nasca Lines >>>>

《南美 2012 - 秘魯 24
199 days South America 5th trip

烏馬伊 瓦爾塔拉 (Humay & Huaytará)

 

號稱 解放者 Los Libertadores 高速公路從首都利馬Lima通過此山道至東南山區阿亞庫喬Ayacucho行車全程只需10小時較昔日節省一倍以上時間屬上任日裔總統藤森Alberto Fujimori 德政之一新建公路中途攀升海拔數千米4750米的高點它的前身是印加古道之一。 

選擇路線往往是不容易的事,取捨之間令人費煞思量。利馬至山區阿亞庫喬市,新的一條路線將兩點緊緊相連,省時方便的決定,便是乘坐舒適旅遊大巴直達,為了不錯失途中的高原風光、千年古蹟、風土人情,我們決定在中途適度停留,慢慢向秘魯東南山區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