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2日

家在亞馬遜 - Puerto Maldonado, Peru

<<<< 上一篇馬丘比丘之路 - Machu Picchu ; 下一篇:秘魯總結 - Peru  5th trip >>>>

《南美 2012 - 秘魯 27
199 days South America 5th trip


「你懂英語嗎?」一位7歲的小女孩主動上前來,微笑地以西班牙語問我們。


就這樣輕易地打開了話題,她的名字叫 Lorenza,她不懂英語!也從未見過華人!剛巧我們步過她家門外,與她碰著,她家就在秘魯森林邊城馬爾多納多港(Puerto Maldonado),鄰近連接巴西、玻利維亞兩國。

一家13口,有父母姊弟、5隻貓、1隻狗及1對鸚鵡!生活在 San Martin 區,面向著 Rio Tambopata 森林河,較年長的貓最大膽的名叫 Gringo(意思指鬼佬或外國人)。 午後閑適時份,一家人在門外乘涼,非常熱鬧,門前可遠眺森林河岸,鄰居們都來趁熱鬧,似乎是動物 人口” 多過人!



起初 Lorenza 對我們特別好奇,源於我們說的 小兒科” 程度西班牙語,後來她姊姊弟弟也加入,還向我們展示新寵 亞馬遜小鸚鵡,牠對陌生人也不害羞,最喜歡站在主人的肩膀上,只要把臉頰靠近,牠的小紅咀便會開合地 “Kiss”,真是太懂性了!

最快樂的小孩莫過於他們了!有好奇心、懂禮貌又樂於照顧小動物!到底快樂的心境是什樣煉成的?



San Martin 區下面是 Fray Martin,更接近河流水面,有多個碼頭渡口往各村去,與候船的人閒聊,發覺有位年輕人的樣貌,極似華人,區內的人都叫他做 “CHINO”,也許他的祖先也是源自華夏地區!

馬爾多納多港是建在森林的小城市,距秘巴邊鎮 Iñapari / Brasil Assis 3小時車程,與玻利維亞的 Rivera Alto 5小時車程,她四週被參天大樹包圍,2011年尾及2012年初剛修建完成新大橋Puente Continental(洲際大橋)及高速公路,原本以為要乘坐 山區雞巴 chicken bus” 或貨車,逢雨季必水浸或路面顛簸不堪,可能要經歷60小時漫長之路,現今每天皆有多班巴士來往(10小時約US$20 豪華巴士),僥倖避過往昔艱辛的路,福兮禍兮?



曾於20世紀初興盛的橡膠業,帶動了馬爾多納多港的建設,後來經濟轉型至伐木、淘金、造船及生態旅遊,對心急開發森林的財閥而言,窺伺的寶藏不僅這些,而是大面積的 土地改造” 路是屬於 洋際高速 Interoceanic Highway” 一部份(太平洋至大西洋),這是包括陸路、水運,跨越秘魯巴西中部的亞馬遜森林區,再到大西洋各大港口,繼而以貨輪轉口至世界各地。

今日的馬爾多納多港,只有人口25000,附近98%地區是處女森林,有多元化的生物品種及罕有生態,特別是花、鳥、蝶、猴,一般森林生態遊,可以網上預訂,乘內陸機抵達,有英語導遊接機,再坐地道風味快艇直達森林保護區深處的生態屋,清晨觀賞大群金剛鸚鵡啄食礦物泥、牛角湖及食人魚等。遊客亦可抵埗後才參加旅行團,一般團費較為經濟,乘住高級船屋的湖邊團(約USD50 X 3天),包食住行。



在馬港內,予人感覺有點雜亂無章,小小的中心廣場,附近有幾間森林團旅行社及餐館,再過便是河邊,天主之母河(Rio Madre de Dios),水流壯觀,雨季大水時,滿河皆浮木,大自然的威力巨大無可匹敵!又可觀看洲橋日落,野鳥回巢的美景,河濱建了具風味的森林渡假屋,租金有點昂貴,全市最看不順眼的是規劃欠佳的高速公路,石屎大路礐硬將從市內分隔開,惟有當是一種 特色規劃” 吧!

另外可發掘驚喜的地方,就是馬港街市,嚐嚐森林的農產品,樣子古怪但蠻可愛的,當好奇的眼神與友善的小販相遇時,怎樣說不也無法拒絕試食和拍照! 而且絕無條件或要求,急忙以燦爛笑容回敬陌生人的禮待。



漫步河岸民居區,沿河邊走,一條了解森林居民生活面貌的最佳路線。途中經過造船工場,見十多人正忙於推兩首新船下水,如造8米長柳葉形木船,要5個工人歷時三天方可完成,可賣3萬港元,另外接近完成的也有兩艘小船,造船工作既要技術也要捱得粗重工夫,工人們都很壯健粗豪,一位紋身大漢邀喝啤酒,似乎收入不錯,在公路網絡未完善的森林區,船運的需求仍大。

我們近黃昏時分起行,步行個半小時,沿河一帶都是舊區… 簡陋的木屋、教堂、學校、士多、美容院兼髮廊,生活是簡單而平靜,人們亦難以想像將面對有什麼大改變。


發展森林,面臨生態挑戰的是以森林為家的生物,特別是各種原生動植物,可能被迫遷、淘汰甚至毀滅。秘魯、巴西和玻利維亞三國接壤的亞馬遜原始叢林,人口極為稀疏,當中包含有零星的與世隔絕部落,他們遠離文明社會,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與亞馬遜森林有關的話題永遠也說不完!亞馬遜森林是地球上的活寶庫,眾多人的 尋夢園 快樂製造機。這兒是一處我們永遠渴望重訪的樂土,也是心目中其中一個理想的家園。




Traveled in Puerto Madonaldo, Madre de Dios Región, Perú
29 Feb ~ 2 Mar, 2012


更多 相片 more photos  >>>  Puerto Madonaldo


<<<< 上一篇馬丘比丘之路 - Machu Picchu ; 下一篇:秘魯總結 - Peru  5th trip >>>>

2014年1月14日

中、南美洲華人故事 - overseas Chinese in C & S. Americas

【旅遊 / 生活雜寫】

不用尋找的故事:中、南華人篇  (by so) 

中國是世界工廠,中國製造的東西,即使運到地球遙遠的另一半,售價也相對便宜,不再是物離鄉貴,對於消費力低的拉丁美洲人而言,明碼實價的中國產品無疑是最受歡迎之一。

那麼人離鄉賤仍對嗎?


歷史記載,一百五十年前清末時期,大量的廉價勞工,也像平價貨般,輸出遠至拉丁美洲的主要基地包括墨西哥、巴拿馬、秘魯及古巴,稱為「賣豬仔」,在數月艱苦的船程中,死去者佔十分一,僥倖生存的,要被長時間勞役,做苦工包括建鐵路、築運河、開荒、採礦,病死或被勞役至絕望而死亦不少,即使恢復自由後,也只能流落異鄉,做小買賣過活,與當地低下階層的印第安人或黑人通婚,到第二代的混血子女,承襲了節儉刻苦,注重教育的傳統,直至第三代才有能力開創事業專業、從政從商,故拉美華人較多集中在該四國。

如果旅程有充裕的時間,在華人集中的地區,很容易會親身遇到各種故事,前人離鄉後,往昔地域的阻隔,對故地的思念,只能夠像留在心內一首唱不出來的歌般抑壓著,一旦碰到了特別是老香港,或是講粵語的華人,它就衝口而出,像要傾倒出一生甚至幾代人的遭遇來,仿如鳥兒有了翅膀或如魚兒有了水一樣,嘩啦嘩啦,飛呀飛、游呀游。


不用尋找故事,它們自會上門來找聆聽的耳朵!

有動人故事的,他們眼裏有思念,對遠方的來客,特別有好感,即使只有少許華人血統的,也很容易搭上話題,其實彼此都是異類,心靈上的孤獨自貶才是人離鄉賤的愁緒來源。隨緣而遇之故事例子多不勝數,如散開的花瓣或似飄落的雪花,撲面而來,使旅途經歷變得更意想不到,當中不乏深刻的回憶

若論較早期移居者,是圭亞那第五代華印混血的先輩,自太平天國慘敗後,四散逃難,當中南王馮雲山的天王後人,逃至當地,與世隔絕,遺下手稿文書及名貴瓷器、紮腳鞋等,後人追溯歷史,寫成族譜,而他們都希望等待遠方來馮姓親人聯絡,剛巧同姓,初時我們被誤會就是來找他們的遠親!


古巴首都曾是繁華的銷金窩,1959年革命帶來翻天覆地的大變,稍有能力的華人也逃掉,具華人血統的陳生(Sr. Ching)年幼,與為數達萬計的土生一代,繼續留在夏灣拿,生活平穩,每月約十美元的薪金(2001年),人人平等,基本所需不缺,他時刻不忘母親教誨,掌握學識智慧,任共產政權也奪不走。


至於年屆六、七十的老蔣、趙伯,堅決繼續維持古巴夏灣拿中文報章「光華報」,由於年事已高,一直留下來,無論華人抑古巴人,均異口同聲認為不知道將來前景如何?

中美洲尼加拉瓜,早自巴拿馬開鑿運河,已有華工留下定居,1979年內戰爆發,華僑走了大批人,關伯年少時從香港到來領取遺產,與當地人結婚生子,手上拿著半島酒店舊照片、舊護照,及已被棄用取消的大堆舊尼加拉瓜鈔票,感到人生已過了大半。


手上持著1951年的舊香港身份証,昭叔當年僅12歲,小學畢業即跟父親移民中美洲薩爾瓦多,歷五十多年,長期住在小鎮San Miguel,經營三星級汽車旅店、餐館,只需數小時車程之遙,山區上是長達十年內戰的遊擊隊根據地,現今該處Perquin市,有戰爭博物館,展示地下電台、軍械殘骸。昭叔形容內戰其實不太亂,當時辦什貨店生意很好。


傳統思想的昭叔,與年齡相若的兄長啟叔,是同時期到埗,後者屬於「鬼佬性格」,兩人思想,一中一西,大異其趣。

「我從何處來?要做什麼?往何處去?」三個問題改變了梁教士夫婦的人生,一對港人移居加拿大後,再轉到哥斯達黎加傳教及定居,接觸不少移民華人的個案,缺乏認同感,言語不通,目睹不少嗜賭、吸毒、包養鬼婆二奶及家庭暴力問題而慨嘆不已。


細味眾多真實故事,感到人生旅途像拿著一張有限期的單程車票上車,既不知要往何處,也不知中轉站呆多久,只有看風景的權利!

2013年12月29日

馬丘比丘之路 - Machu Picchu, Peru


《南美 2012 - 秘魯 26a
199 days South America 5th trip


1992年踏足馬丘比丘,當時印象是古蹟只能在庫斯科坐火車,或從 KM88 起點徒步印加古道前往。1996年在中南部山區阿亞庫喬(Ayacucho)旅遊時,巧遇到兩位秘魯官方 印加古道探察員,才認知印加古道更廣泛的含意,他們拿出多張超大地圖,解釋印加古道的範圍觸及由阿根庭北部起至哥倫比亞南部的安第斯高山地區,而且主要古道數目起碼有三條。此後,我們留意到從庫斯科去馬丘比丘的途徑,還有不少。 

 
135mm f2.8 Contax CZ Sonnar / * Fuji RVP film

馬丘比丘,近年來有一個美麗的名字 – “天空之城,並漸漸成為很多人 一生必遊的熱門地,身邊不少朋友亦暢遊過。光陰飛逝,我們踏足這片神聖土地不覺已是21年前的事了!這次旅程抵庫斯科一刻,曾經想過參加54夜的印加古道及馬丘比丘團,相對過去情況,今天徒步這段印加古道,不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們很快已把想法擱置。雖然未能再訪,馬丘比丘及相關的現象,頗值得回味和分享。

2013年12月15日

續遊庫斯科 - back to Cusco, Peru

<<<< 上一篇:納斯卡之謎Nasca Lines ; 下一篇:馬丘比丘之路-Machu Picchu >>>>

《南美 2012 - 秘魯 26
199 days South America 5th trip


庫斯科(Cuzco),印第安語解作肚臍,表示她是印加中心地。從古印加帝國、西班牙殖民期,以至今天秘魯共和國,一直是重要的政、經、文化中心,在安第斯山區,她從來都是昌盛繁榮,地位顯赫。

   
本來只願一生人遊歷一次,20年前不會預視到今日(2012年)四訪庫斯科。「凡喝過這泉水的人,一定會再回來。」翻查舊照片,記起了20年前導遊說的一句話,原來已應驗了三次! 

2013年11月30日

納斯卡之謎 - Nasca Lines, Peru

<<<< 上一篇:深山探行 - Humay & Huaytara ; 下一篇:續遊庫斯科 - back to Cusco >>>> 


《南美 2012 - 秘魯 25
199 days South America 5th trip


世上不解之謎,秘魯 “納斯卡線條 Líneas de Nazca 最為世人談論之一。

 Lens : 135mm f2.8 Contax CZ-S + 135mm f2.5 Pentax Super Takumar  / * film: Kodak KR64 5032 + Konica VX100 “-” 

每天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乘坐小型飛機,在沙漠上空盤旋兜轉,約30分鐘的飛行時間內,觀賞巨大的地上圖型,在此終年無雨的荒漠大畫布上,有數以萬計刻劃於其上的巨型圖案,包括成千上萬條縱橫交錯的直線、三角形及螺旋形等幾何圖案,震撼的巨形蜥蜴(180m)、美洲禿鷹(135m)、猴子(90m)、鯨魚(68m)、塘鵝(53m)、蜂鳥(50m)和其他共70多個動植物圖案… ,簡直令人不可思議!空中俯瞰完畢,當飛機停下來一刻,不單迷思未解,恐怕亦難免頭昏腦脹,超越舟車暈浪那種不適感。

一般相信,圖案是早於印加時期已存在,但是準確的日期、由何人刻上?及有什麼作用?成為遊人一大堆必然問題。其中一些講法認為圖案與外星人有密切關係,令古蹟平添幾分神秘色彩。說得最奇異的首推瑞士人丹尼肯(Erich ron Daniken),他斷言納斯卡線條是外太空人的傑作,大地上的幾何圖案是飛行儀器的軌道,而動植物圖案則是導航記號 …

DC + 135mm f2.8 Contax CZ-S / * Kodak KR64 5032 film

納斯卡線條的覆蓋範圍面積達 350km²,相當於三份之一個香港那麼大!科硏人員放射性碳(radio carbon)實驗結果顯示,巨大的圖案分別創製於公元前600年至公元300年間,圖像的構成方法:先將地上表層的石礫移開並堆在左右兩旁,使內層較淺色的土地顏色露出來,至於圖案得以長期保存下來的原因,是拜當地極端乾燥的氣候所致。製作線條圖基本技術不算複雜,關鍵是圖案之大,古人如何計算角度弧度?如何合作完成?完成了的作品,又如何觀賞?誰人會樂意創造連自己也無法全面欣賞到的傑作?

世人的譩測疑團,吸引了德國數學家瑪利亞.雷切(Maria Reiche),1946年她來到實地研究,孜孜不倦,52年來從未間斷,直至1998年去世一刻。雷切女士對納斯卡線條的情、熱誠和究貢獻,相信沒有人可以取代。她指出圖案是印第安人的天文日曆,用來計算播種及收割時間;圖案的另一個含意,是土著向上蒼傳遞的禱告。想知更多,可以透過「沙漠的奧秘 Mystery of the Desert一書,了解雷切女士對圖案的探究、觀察和查證論述。從沒有乘飛機於高空採集數據,著作結論亦不涉及外星人,沒有嘩眾取寵的風格,雷切女士一生沉醉於納斯卡線條的探,將永遠和這片神聖土地融滙在一起。


以往(1997年)曾乘飛機觀賞過納斯卡線條,這次(2012年)我們安排坐車到瞭望台上 “近觀,感受空中景觀與平地景觀之分別。座落離納斯卡城不遠的泛美公路旁,往北行的巴士都經過,這兒可以近距離接觸荒漠上線條圖的環境,包括土壤(石塊)、陽光和空氣。爬到瞭望台上,可以用一個較傾斜的角度,清楚觀看到 “大樹”  “” 兩個圖案,與及其他數目眾多縱橫交錯的線條圖案,高台上注意突如其來的強風,必須站穩馬步,兩小時的旅程,給我們更深一層的認識這個驚世的景點。

三訪納斯卡,小城從往昔的小鎮,搖身一變,成為國際級的 “文化遺產” 小城。村屋旅舍變身小康旅館,地茂食店變身高、中級餐館,木板舖小車站變身豪華空調巴士大站,可幸還有中、低檔的巴士公司營運,為了爭取折扣往下站庫斯科,我們這對簡樸背囊友來回穿梭各巴士公司,其間遇到不同的遊客。


20出頭的日本青年達也谷,分享旅程感受:他是專程到墨西哥學三個月西班牙文,回家前大繞道出走秘魯,旅費全由父母支付,一星期內盡情吃喝玩樂,利馬、馬丘比丘、的的喀喀湖,納斯卡是最後一個景點。我們相遇時,他說剛在空中遠望眾多圖案,飛機搖晃不定又要兼顧拍攝令他非常不適,魂魄也未定,不了解看的是甚麼東西,但落機後獲頒遊覽證書,已感到十分滿足。近似這位朋友心態的旅客可謂比比皆是,難怪他言談間,亦嘲諷自己只是一個活著的 “空遊包裹 

權威雜誌NG人生必看50景,納斯卡線條列入其中,她又是世界人類文化遺產一員,慕名客自然絡繹不絕,甘冒著頭昏腦震,在天空盤旋,為了一睹圖案,豐富人生經歷,增加茶餘飯後的話題,如今手執一紙證明,自然感動非常。

縱使有雷切女士及其他專家學者對納斯卡線條的詳盡硏究,世人總是隨個人喜好說話,談論納斯卡線條話題時,順理成章與外太空人拉上關係,有意識的秘魯人聽後普遍會非常反感,因為間接否定他們祖先的歷史傳,當地導遊們亦視有關言論屬不尊重該國。


Traveled in Nazca, Ica Región, Perú
23~25 Feb 2012


<<<< 上一篇:深山探行 - Humay & Huaytara ; 下一篇:續遊庫斯科 - back to Cus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