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 2018-摩洛哥4》
來摩洛哥,誰人不想看看撒哈拉沙漠?那是早已聽過無數次的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意思阿拉伯語即指沙漠,她跨越十一國、地區,佔非洲大陸的三份一面積,從衛星地圖上看,是一大片金色反光的部份。
從摩國北部藍城舍夫沙萬(Chefchaouen),我們打算輾轉南下,日車沿途觀看地貌變化,中間短暫停留兩埠,再往東南邊的厄爾切比沙丘(Erg Chebbi Dunes),差不多是靠近鄰國阿爾及利亞的邊區了。
其實費茲每晚有舒適長途夜巴士直達沙丘旁邊的梅爾祖卡(Merzouga) 村,方便趕時間的遊客,而我們選停悠閒的梅克內斯(Meknes)古城,再轉大巴至山城米德特(Midelt),從海拔五百多米,經過阿特拉斯 Altas 山脈,至千五米高的山城,中途巧遇降下不久的新雪,鋪滿山區,幸好巴士有暖氣,在之字形山路上,亦有不少專誠駕車來賞雪的遊人,這一晚住米德特城,被夾在兩、三千米高的雪山群中,感到寒冷刺骨。
第二天,要轉三敞小車,歷時五個多小時,又從雪山落到礦野荒漠沙丘,只區區幾小時內,從冰雪鍋跳到火鍋!名符其實的 “from ice to fire”!
梅爾祖卡村內幾乎條條街都是住宿,我們選擇了有暖爐的簡約民宿,冬季的白天溫度廿多度,陽光普照,晚上降至只有幾度,向陽光一面的暖房,泥巴混禾草的牆壁,日間吸收熱力,晚上有保溫作用,是當地柏柏爾民居傳統的建築材料,但是在夏季的日間,可達50多度高溫之下,這種禾草泥牆會否冬暖夏涼呢?
村子的確很就腳,巴士站就在東邊,緊接沙丘,一下車便望見沙丘,步行數分鐘便到,最高點有百五米,黎明及黃昏時份,不斷有遊人步行朝著她去,沙上留下許多腳印,仿似極大的泥沙遊樂場,令人興奮。
面其中有一對德國長者,七十多歲,踏上小沙丘頂拍照,好像小孩子般無比快樂,而兩對法國夫婦,六十餘歲,自駕旅行車三個月,丈夫們索性步上大沙丘頂,他們都似忘記年齡已 “登陸”,毫無顧忌的放鬆。還有更年輕的五位小伙子大男孩,在沙上打大跟斗,準備夜宿帳幕睡袋和觀星,在沙漠上,人的實際年齡,似乎倒流至少三十年!個個都返老還童!
細看沙粒,比餐桌上的砂糖更幼細,顏色偏紅,令人很想抓起沙子拿來看看玩玩,在夕陽光下,幼滑細沙從指縫隙中溜掉,好像漏斗中的流沙計時器,看著時間一分一秒地溜掉。
從手指間流出的幼沙,散落下地瞬間消失,相比一望無際的沙海,高低起伏的沙丘,卻象徵著時間長河與永恆。
沙的光影線條,沙的溫柔軟綿,就是魅力,令人回味,回到童真,只需踏足沙上,便感受到沙海的威力澎湃,多住幾天無妨,每日看沙、踏沙,村裏人來人往,全世界什麼國籍都有,巴士售票員也不愁悶,愛說笑,每日像世界村村民似游蕩沙海中,只撒哈拉沙漠才有這魔力。
Traveled in Meknes , Midelt & Merzouga of Morocco
12th ~ 17th January, 20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